从副歌到视觉,谁更会“洗脑”?最近刷短视频时,总会被**“欧美mv日韩mv最火的一句”**疯狂刷屏。taylor swift新歌里那句“i’m so sick of running as fast as i can”还没记住,转头又被bts的“you got me, i’m your fan”强行植入大脑。明明没看过完整mv,但就这几秒的旋律和画面,偏偏能单曲循环一整天。 仔细对比会发现,欧美爆款更爱用情感暴击型歌词——比如billie eilish的“i had a dream i got everything i wanted”,配合阴郁视觉直接戳中人性的矛盾感。而blackpink的“how you like that”则用重复高亢的节奏,加上标志性舞蹈动作直接带嗨情绪,完全是两种“病毒传播”套路。 流量密码藏在“黄金三秒”里平台数据显示,用户滑动屏幕的速度决定了mv最火的一句必须满足:
粉丝互撕的真相:音乐app分区大战打开任何音乐平台,欧美mv专区和日韩mv专区的热评区简直像两个平行世界。前者评论区动不动就是300字小作文,分析镜头隐喻和哲学思考;后者则被爱豆应援词和“跳得我膝盖报废”的咆哮体占据。 更有趣的是混剪视频的数据——把bts和ed sheeran的副歌拼接后,播放量反而比原版高22%。这届年轻人早就不care什么风格壁垒,“好听到耳鸣”才是硬道理。 土嗨vs高级感?其实都在抄作业你以为只有短视频在玩“最火的一句”梗?看看这些名场面:
就连格莱美颁奖礼都开始搞事——去年直接把ive的《love dive》和harry styles的《as it was》剪成串烧开场,愣是把收视率拉高18%。 别吵了!终极赢家其实是他们当我们争论欧美还是日韩的片段更火时,幕后推手正躲在数据后台偷笑: 下次再被神曲洗脑时记住:你以为是偶然刷到,其实早被算法拿捏得死死的。 参考文献:
|